2024年军事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-核、化、生武器损伤防治学
单元 | 细目 | 要素 |
1、核物理基础 | 辐射量及其单位 | (1)放射性活度 |
(2)吸收剂量 | ||
(3)当量剂量 | ||
(4)有效剂量 | ||
2、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| 1.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用途 | (1)电离辐射对DNA有哪些用途 |
(2)电离辐射对蛋白质有哪些用途 | ||
2.电离辐射对细胞和组织有哪些用途 | (1)细胞和组织的辐射敏锐性 | |
(2)染色体畸变 | ||
3、核武器的杀伤用途及其防护 | 1.杀伤原因 | (1)光辐射的致伤特征 |
(2)冲击波的致伤特征 | ||
(3)早期核辐射的致伤特征 | ||
(4)放射性沾染的致伤特征 | ||
2.伤类 |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伤类 | |
3.防护 | (1)瞬时杀伤原因的防护 | |
(2)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| ||
(3)战时剂量控制限值:战时γ射线全身外照射控制量;放射性落下灰在人体和物体表面沾染程度控制值(WSB44-2001) | ||
4、放射损伤 | 1.急性放射病 | (1)概念、分型、分度、分期 |
(2)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| ||
(3)早期病情分类诊断(GBZ104) | ||
(4)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原则、常见的抗放药 | ||
(5)肠型、脑型放射病临床特征 | ||
2.内照射放射损伤 | (1)概念 | |
(2)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| ||
(3)内照射损伤临床特征 | ||
(4)治疗原则、常用促排剂 | ||
3.复合伤 | (1)概念与伤情分度 | |
(2)放射复合伤临床特征 | ||
(3)治疗原则 | ||
4. 皮肤放射损伤 | 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的临床特征 | |
5. 小剂量照射及远后效应 | (1)小剂量照射的概念 | |
(2)容易见到的远后效应 | ||
5、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| 1.概述 |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|
2.防护标准 | (1)国家标准中的个人剂量限值(GB18871-2002) | |
(2)国家标准规定的表面污染限值 | ||
3.放射卫生防护 | (1)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| |
(2)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