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病的发生,是因先天禀赋不足,元阳虚弱,感受寒邪所致。小儿体禀不足,形气虚弱,元阳不振,护理不当,复感寒邪,无以温煦肌肤,致寒邪阻滞经脉,血脉不足以营于四肢而致病。
1.寒凝血滞治则:温经通络。
主方:当归四逆汤加减。
加减:皮肤瘀紫,加五灵脂6克、川芎6克;肢冷畏寒,加补骨脂6克、杜仲6克、仙灵脾6克。
主方剖析:本证为寒邪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所致。当归四逆汤其性温,能温煦气血,通畅经脉。故可奏温经散寒,养血通脉之功。
处方举例:
当归6克芍药6克肉桂3克细辛1.5克大枣3枚鸡血藤6克桃仁3克红花3克仙灵脾6克甘草6克。
2.阳气虚衰治则:益气温阳。
主方:参附汤加减。
加减:水肿甚,加茯苓6克、大腹皮6克;气息微弱,加五味子6克、麦冬6克。
主方剖析:本证阴寒内盛,阳气衰弱,故用甘温之人参大补元气,配附子温壮元阳,以达益气温阳散寒之功。
处方举例:
生晒参3克熟附子3克干姜3克丹参6克当归6克黄芪6克麦冬6克甘草3克
赤游丹的发病缘由,多因局部皮肤损伤,脐部疾患,臀部湿疹,种痘,虫咬,护理不善等,为外风邪毒所侵,以致感染成病。邪毒袭人经脉,随气血流走全身,发于肌表,因而出现皮肤红肿、灼热、疼痛等风火热毒证候。如邪毒炽盛测可入脏入腑内陷心营,出现壮热、神昏、抽搐等风火交炽,心神受扰,肝风内动的证候。除此之外,亦有因孕妇热毒壅结于内,遗患胎儿,以致出生后热毒蒸发于外而为病。
1.风火热毒治则:疏风散邪,泻火解毒。
主方:黄连解毒汤加减。
加减:大便秘结,加生大黄1.5克;呕吐,加姜竹茹4.5克;尿赤,加茯苓6克、滑石10克。
主方剖析:黄连解毒汤功能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使内蕴之邪毒得以外达清解。方中黄连清泻心火,黄芩清上焦之火,黄柏泻下焦之火,栀子清泻三焦之火。
处方举例:
黄连1.5克黄芩6克黄柏6克山栀6克牛蒡子6克野菊花4.5克板蓝根10克赤芍6克丹皮4.5克生甘草3克2.邪毒入营治则:凉血解毒,开窍熄风。
主方:神犀丹加减。
加减:神志昏迷,加安宫牛黄丸1/3丸,或紫雪丹0.9克;舌绛唇干,加石斛6克,芦根15克。
主方剖析:本方既有豆豉、银花、连翘、黄芩等清热透邪,又配以犀角、生地、玄参、紫草以凉血解毒,花粉生津止渴,石菖蒲芳香开窍。
处方举例:
银花6克连翘6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水牛角15克生地6克玄参6克紫草6克石菖蒲6克丹皮6克赤芍6克生甘草3克
新生儿黄疸为病,或因为孕母感受湿邪,郁而化热,湿热熏蒸,传入胎儿,或寒湿阻滞,遗于胎儿,或湿热蕴郁,瘀阻内积,郁结于里,均致使胎儿脾胃运化失常,气机不畅,熏蒸肝胆,胆失条达,以致胆液外泄,而发为此病。
1.湿热发黄治则:清热利湿退黄。
主方:茵陈蒿汤加减。
加减:热重者,加黄芩6克、黄连1.5克;浮肿,加猪苓6克、茯苓6克、泽泻6克;呕吐,加半夏6克、竹茹3克、陈皮3克;腹胀,加权实6克、厚朴6克。
主方剖析:此证由湿热熏蒸而引起,茵陈蒿汤为专治湿热发黄的有效方剂。其药性大苦大寒,用量不适合过大,皆因新生儿脏腑娇嫩,脾胃薄弱,过用苦寒,恐伤脾胃。
处方举例:
茵陈6克山栀6克生大黄3克泽泻6克茯苓6克车前子6克姜竹茹3克甘草3克。
2.寒湿发黄治则:温中化湿。
主方:茵陈理中汤加减。
加减:食少便塘,加茯苓6克、苡仁6克;形寒肢冷,加附子3克、吴英3克;呕吐,加半夏6克、陈皮3克。
主方剖析。此方重点在调理脾胃,温中散寒,振奋中阳,疏通气机,为治疗寒湿发黄之主方。
处方举例:
茵陈6克干姜3克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吴萸3克陈皮3克甘草3克3.瘀结发黄治则:活血化瘀消积。
主方:茵陈蒿汤、血府逐瘀汤加减。
加减:若神软乏力,哭声微弱,加党参6克、白术6克;皮肤瘀斑,衄血,加蒲黄炭6克、仙鹤草6克。
主方剖析:血府逐瘀汤重在活血祛瘀,疏理气机。茵陈蒿汤,清热利湿退黄。两方适用,可清热利湿,化瘀消积。此方不只有大寒大苦之品,且有行气活血之药,应注意损伤脾阳。
处方举例:
茵陈6克山桅6克生大黄3克桃仁6克红花3克川考6克牛膝6克甘草3克
本病的发病缘由,主如果因新生儿断脐时用的用品不洁,或断脐后护理不当,为风冷水湿*毒之邪所侵而致。外来邪毒侵入脐中,经络脉隧受阻,营卫壅滞,气血运行不畅,经脉为邪毒所闭,肝风内动,而成四肢抽搐,角弓反张等证候。若邪毒中脏,肝木乘脾坝u唇青口噤,牙关紧闭,脐黑。若不准时救治,则病情飞速恶化而致使死亡。
治则:宣通经络,驱风镇痉。
主方:撮风散加减。
加减:牙关紧闭,面?s肢厥,汗出不止,加好友参3克、熟附子6克;大便不通,腹胀满,加生大黄3克。
主方剖析:本方麝香辛散走窜,辟*散结,宣通经络营卫;蜈蚣、全蝎、僵蚕、钩藤驱风镇痉;竹沥、朱砂化痰安神。
处方举例:
麝香0.3克蜈蚣3克全蝎3克僵蚕3克钩藤6克朱茯神6克竹沥5毫升甘草3克
1.运用新法接生,严格实行无菌操作,看重脐部处置,预防脐部感染。
2.维持病室安静,光线宜偏暗,尽可能防止触动患儿。抽搐时不适合服药与喂奶。
3.本病来势凶险,极易导致死亡,因此,需要及早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新生儿脐突预防护理:
1、预防
新生儿断脐后,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,预防尿便及洗浴浸渍,维持清洗干燥。脐部残端让其自然掉落。维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洗、干燥、柔软,如有污染,准时更换。
2、护理
换药时应该注意局部的消毒,若有干痂形成,切不可强剥,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。预防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,导致其他感染。
降低婴儿啼哭叫扰。若啼哭频频,肿物久不回复,应注意检查其缘由,准时作出相应处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