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村医医改新消息:乡村大夫新政策颁布
乡村大夫是国内8亿农民的健康守护者。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大乡村大夫队伍建设的推行建议》,着力解决“学历层次低,考取医师难;社会地位低,人才引进难;收入待遇低,队伍稳定难;保障水平低,保险衔接难;工作起点低,筹备经费难”等乡村大夫进步难点。
点击查询更多关于2024年乡村大夫改改革消息>>
建议提出,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,力争使乡村大夫总体拥有中专及以上学历,逐步拥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,乡村大夫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,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、适应需要的乡村大夫队伍。围绕这一目的,建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手段。
“这是初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发布的政策,从宏观层面明确了乡村大夫职责、职业进步保障、乡村卫生室建设等,具备非常大的引领用途,为地方拓展好村医工作提供了风向标。”北京中医药大学习法律系教师邓勇觉得,建议的颁布有益于切实解决百姓需要,明确各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的工作方向和职责。
人才引不来、留不住,“赤脚大夫”很难考取执业资格,是一些乡村面临医疗“真空”的主要原因。截至2024年底,国内具备乡村大夫执业资格的有100余万人,仅占到实有乡村大夫总数的17%。据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介绍,广西乡镇卫生院空编13913人,空编率达26%。2009年至2024年期间,广西乡镇卫生院共流失卫生技术职员7433人,其中具备执业资格职员达5514人。
为培养人才、留住人才,建议提出,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3年制中、高职医学生;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大夫进入中、高等医学院校同意学历教育;各地可选派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出色乡村大夫到省、市级医院同意免费培训。同时,提升乡村大夫职位吸引力。同等条件下,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大夫,鼓励拓展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,规范拓展职位培训。
方连英是一名来自云南的乡村大夫,每月薪只有700多元。除去薪资待遇问题,她还担忧老了之后的保障。她所在的县有300多名乡村大夫,平均年龄50岁以上,都面临“干不动了”的问题。干不动了如何解决?乡村大夫的身份怎么样认定?建议对此进行了回答。
建议提出,落实乡村大夫多途径补偿政策。2024年和2024年农村区域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,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全部用于乡村大夫;对艰苦边远区域乡村大夫加强补帮助度。健全乡村大夫养老政策,提升养老待遇,同步打造退出机制。
“文件明确了乡村大夫的职责和准入规范,赋予了他们应有些身份。”邓勇说,以前村医在不给人看病的时候一样要种地,和农民没太大不同。文件解决了他们“非医”“非农”尴尬的同时,从物质层面也给予了他们待遇保障。
邓勇期望进一步颁布相应的配套手段,使政策得到更好落实。“如鼓励企业捐赠、充分发挥社会爱心基金会捐助等,譬如借鉴期望小学的模式,打造一批爱心乡村卫生室。像鼓励大学生当村官一样,鼓励医大学生当村医,并对有基层乡村卫生院工作历程的大学生,在其将来的职业道路上给予肯定政策倾斜。”邓勇说。